真波是毛泽东文学院第三期的学员,那时的他,热情而勤恳,憨实而执着。在不经意中,似水流年,不觉间,他竟然也逾天命之年,不能不让人感叹,人生苦短,岁月流逝如江水不返。
然而,在这所谓人生向秋之时,他仍然对文学保持一份如夏天般的热度,还是那样的执着、坚守,在不离不舍中保持“初恋”般的热情。
眼前是他结集的又一本新作《人生的秋季》,他嘱我为之写点文字。
我该说些什么呢?
对于在文学之途中跋涉的人们,我向来是保持鼓励的态度,尤其是对那些并不以此获得更多名利的人们,对那些并未有明确的目的而“献身”文学的“愚者”,我始终怀有一份敬意,他们是因为内心的召唤,因为敬畏文学而不倦跋涉。从名利场的角度来说,也许他们一无所获,也许他们仅仅只是文学之途的匆匆“过客”,但他们像那位永不放弃的“夸父”一样,为文学化出一片邓林。故我明知他们将走进希望之无之际,但仍然不阻止他们。文学的殉道者,寂寞而可敬!
这是一本回望人生之作。据此便知作者进入了回忆之年。曾几何时,对回忆之文讨伐之声不绝于耳。自然,那些絮絮叨叨的垂老之声是难以让人卒读。但旧时的记忆,尤其是那些值得珍惜的历史、人物、事件,应该是作家永恒的题材。《人生的秋季》虽非重大的历史题材,但其间所包含的人生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等等,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力量。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浮华、躁动、充满享乐的精神世界中,读读《人生的秋季》,会获得某种精神的力量。
旧时文人,逢秋必悲,人生之秋的悲情,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延绵不绝的情绪。但这本散文集,几乎没有一丝悲凉,它的基调是明快,爽朗,练达,向上。我们在阅读中不能不常常被这种情绪感染。他怀着美好的心情,回忆布依族动人的山歌,回忆充满民族风情的花包。无论是“木叶”,还是“浪哨”,那些声音,那些场景总是充满诱人的魅力,让人在秋天里感受春天的气息。
真波是大山的儿子,山居的确给了他无比的定力和艺术的养料。不难看到,无论是写异域他乡,还是写名胜古迹;无论是写歌台楼榭,还是写田园风光,他的笔下最生动的还是大山。因为山已经融入他的血液之中,我以为他的性格,他的修为,他的品质,他的才情,都以山有不解之缘。本书的专门写山的一组散文,就包含作家的深情,因而读来就让人油然而生感动!
放眼今日文坛,已远不是精英写作的时代,因而,大量的平庸的,琐碎、鸡零狗碎的写作遮蔽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果说今日的文学还不繁荣,还不昌盛,那真是有眼无珠。真波在文坛是默默的耕耘者,虽然不能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至少他一直坚守用真情写作,坚持“言为心声”的创作取向。诚然,他的作品在题材挖掘的深度、时代信息的透露方面尚显不足……但我相信,有真情的流淌,其作品便有了可存在的价值。我祝福他走的更远!
2015年9月
(梁瑞郴:中国作协会员,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湖南省散文学会会长,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第一卷
本站内容均为已正式出版的图书内容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浙)字第026号
浙ICP备10206426号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85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