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少年轻人觉得缺乏幸福感,压力巨大,困扰多多。物质的压力和精神的焦虑似乎形成了一个“问题群”,对于年轻人构成了挑战。
这让我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这一代人面对青春的时候所处的相似境遇。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也面临着诸多的困惑和问题。1980年,《中国青年》杂志曾经以“潘晓”之名发表了一封给编辑部的信,题目就叫《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在当时引发了大讨论。对于当时所出现的理想失落、不少人开始追求物质生活享受、初入人生就发现现实生活和学校里受到的教育的差异、上升渠道严重不足等造成的现实的苦恼都有充分的探讨。这场大讨论持续时间很长,参与讨论的人很多,在年轻人中引发的轰动效应很大。很多人都觉得这封信道出了他们的心声。
我还记得这封信是在我考大学前的一个多月发表的,虽然高考的压力巨大,但我们还是对这封信很感兴趣,觉得也说出了我们面对的许多困扰和问题,我还和同学们热烈地讨论过这封信。直到我上大学以后,在当时的氛围里,大家仍然在议论这封信和人生的路是否越走越窄的问题。那时候社会正面临一个精神开放的时刻,原来的社会暴露的不少问题使得年轻人也经历了幻灭和困惑。我还记得当时人们常常说那时候的青年什么也不信,是“迷茫的一代”、“幻灭的一代”等表述,也有许多慨叹年轻人和老一辈人的吃苦耐劳很不相同。在那个西方思潮刚刚进入,物质生活仍然匮乏的时代,青年人所承受的精神困惑也非常强烈。
计划经济时期的生活的简单匮乏使得人们对于物质的渴望很强烈,由于生活的匮乏是普遍性的,而对于西方的物质生活的羡慕也已经出现。那时的一些期望和现在也差不多,如王蒙的小说《风筝飘带》就是写当时的年轻情侣没房子,无法结婚;刘心武的《立体交叉桥》更是写空间的压抑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当时青年所渴望的是如何有可能在“新时期”发挥自己的能力,那时描写青年的电影和小说常常表现当时的社会年轻人找不到施展才华的空间。当时的社会面临着计划经济下的自上而下的管理过分严格而使社会缺少活力的状况,青年当时普遍期望突破限制,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发挥自己的能力。有些困扰和今天的年轻人也颇为相似,当时的困扰常常集中在大学毕业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上。关于有背景的人走后门的小说、电影更是不少,可以看看刘震云当年的小说《单位》,主要写单位里年轻人的苦恼,也是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
现在离80年代已经远了,当年的困扰现在其实是在不同的层面上,以不同的说法和不同的角度出现的。虽然当时人们没有说出“幸福感”这样的概念,但人生的路是否越走越窄的讨论其实也是关于什么是幸福、什么是人生的价值这样的重要的问题。一代人面临的问题的层次不同,苦恼则相似,今天的青年常常感到“幸福感”缺乏,其实也是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的“重复”。但由于今天的诱惑更多,渴望更多,青年的见识更广,这种苦恼也可能更为强烈。由此可以看到青年的事业发展“完成不足”和生活要求“实现不足”是永恒的主题,每个不同的时代都会重复。
实际上,在人的发展中,有两点中外皆然:一是除了明星或特殊奇才或有极好家庭背景之外,要完成“成家立业”的理想,常常需要在职场艰辛工作15年左右。这段时间的艰辛奋斗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过了这个时期就不用努力。二是自我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更好的社会条件和公平的环境,但无论如何,个人的奋斗依然是人生最关键的因素。今天的平台其实远比我们当年为大,今天的基本生活保障也远比那时为高,但在今天也还是一方面需要社会给予青年更多的关怀,创造更为公平的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年轻人的奋斗和努力。其实年轻人在任何时代都会遇到相似的苦恼和问题,但任何时候也都需要年轻人面对挑战,去努力和奋斗。没有自己的奋斗,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颐武/警语
年轻时常想着一下子赚大钱、出大名,没有这回事。确有全凭运气的,但那就像买彩票,靠不住。一要实实在在做事,就是你的本事能力或你的资源有人需要,你就有机会了,别人就要找你做事了。二要踏踏实实做人,有点信誉和合作能力,不太过分,这样大家都愿意和你合作。古语说:“利不可以虚受,名不可以苟得。”
年轻时择业容易听风就是雨,常见异思迁,硬找不适合自己的时髦事儿做职业。还是要客观些:一自己能适应,得心应手,有发挥的潜力很要紧。二自己真喜欢,将爱好兴趣当职业往往容易成功。两者有一,也行。但总还需要艰苦努力,很多时候只需要熬得住。古语说:“物无定味,适口者珍。”
年轻时在公司不尽如人意,就把公司当仇敌,起哄架秧子,联络人想捣乱搞垮公司。向竞争对手暗通款曲,想着里应外合。到了公司要开除你时,才发现没人要没人理,就说是好心提建议的。没人是傻子,都明白。求仁得仁,不合则去,堂堂正正做对手,耍诡计只会害自己。古语说:“自作孽,不可活。”
年轻时常会觉得自己最聪明、最厉害。但这样就不容易进步。一容易看不起人。你确实厉害,但别人也不喜欢被轻视。二容易自暴自弃。遇到挫折麻烦,心思就乱,觉得都是别人坏,人就颓了。三容易不屑于干小事,错失无数机会。常见小有才的人不善于运用自己的才华反而受更多挫折。古语说:“善用才,方成事。”
年轻时什么都摆在脸上。有不高兴的事,就到处说到处闹,其实和不相干的人诉苦发牢骚,既解决不了问题,也没有什么帮助。要说就找相关的人。有点高兴事,升职赚钱立即也向所有不相干的人炫耀,唯恐人家不知道,反而让人侧目,不高兴。古语说:“怒不变容,喜不失节。”
年轻时总想悠闲不干事最舒服,谁都如此,但这不可能。一为未来做准备,不能闲着。放松得太过就干不了事。精力集中不了,心思纷乱。二有现实的压力,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就压上来,你没有逃避的机会,因为拖了今天,明天事情还在。现在基本温饱容易,但只有苦干才有发展希望。古语说:“勤为人生最要紧事。”
本站内容均为已正式出版的图书内容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浙)字第026号
浙ICP备10206426号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85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