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放到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十一月,地点是函谷关。
这一年的冬天比以往时来得更晚一些。对长达数月西征的项羽来说,却迎来了冬日暖阳。看着近在咫尺的函谷关,他白玉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的确,过了函谷关,便是西征的终点站――暴秦的都城咸阳所在地了。只要到了咸阳,项羽便可以实现自己当年立下的“取而代之”的远大人生目标了。想到这种种美好,他的心情自然喜唰唰,好得不能再好,美得不能再美。
“报告……”突然,一名神色慌张的卫士急匆匆地闯进营帐,如风般的脚步声、如狼般的叫喊声,打乱了项羽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遐想。
“天塌下来了吗?这么大惊小怪的!”项羽眉头微蹙,正要发作,但见卫士脸上冷汗如雨,心知不妙,于是强压着怒火问道。
“刘邦已入咸阳,子婴已经投降,秦朝已经灭亡。刘邦已安排重兵把守函谷关,这分明是想阻止我们入关中啊……”卫士一口气说完,便瘫倒在地。
项羽闻言呆若木鸡,良久,才回过神来,以怒吼的方式发布了军令:“立即攻克函谷关,马上征伐刘邦!”
军令如山,楚军如狼似虎地冲向函谷关。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是以险峻著称的函谷关享有的美誉。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是以强悍著称的楚军作战风格的写照。
结果没有悬念,很快,项羽便攻破了刘邦最为倚重的函谷关。接下来,项羽把目标瞄准了屯兵于灞上的刘邦。楚军很快推进至戏水之西,距离刘邦所在的灞上仅十里之遥。此时项羽和刘邦的兵力分别是四十万和十万,刘邦明显落下风。更为不妙的是,对项羽的“斩首行动”,刘邦毫不知情。
危机,前所未有的危机,灭顶之灾的危机。
转机,柳暗花明的转机,枯木逢春的转机。
关键时刻,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项羽的行军路线。他便是项羽的叔父项伯。
项伯仅仅为了对张良感恩,不但把项羽进军的消息及时告诉了刘邦,还为刘邦献上了良策――谈判。
谈判的地点便是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
一场各怀心事的鸿门宴就这样匆匆上演了。宴会的主人是项羽,被邀请的客人是刘邦。双方的作陪人员,项羽方面是范增、项伯、项庄,刘邦方面是张良、樊哙、夏侯婴。
宴会比的不是饭量,而是政治智慧。
入席前,刘邦以“忽悠”的方式向项羽解释了自己派兵驻守函谷关是出于防贼的需要,并且送出了空头支票:关中欢迎您――我把关中地盘全送给您。对此,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项羽不但马上以“无知者无罪”原谅了刘邦,而且还出卖了自己的内线曹无伤。
范增眼看“抛玉引板砖”这一暗招不灵了,便马上使出“借刀杀人”这一明招。
具体实施这一明招的是项庄。正当项羽和刘邦两人豪饮时,他以“助剑为乐”的名义登场了。
一声龙吟虎啸,一剑惊鸿而出,剑光如一泓秋水流转,剑芒如瀑源源不绝,剑影如江海凝清波,剑气卷起尘沙低酒案。顿时,帐篷内剑气如虹,寒气逼人,直叫人睁不开眼睛。说时迟那时快,项庄眼见时机已到,手腕一翻,剑快如闪电,朝呆若木鸡的刘邦直刺而去……
电光石火之间,只听“咣当”一声,项庄手中的剑被挡开,他的虎口被震得隐隐作痛,退了两步才站稳身子,惊然回首,发现挡住自己“夺命一剑”的不是别人,而是项伯,不由得呆住了。
虽然是虚惊一场,但刘邦面如死灰,心如铁铅――他分明闻到了死亡的气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张良不干了。他借机离席,叫来一直候在营外的樊哙。樊哙以“闯席”的方式直奔鸿门宴现场,吸引了项羽的全部注意力。这给了早就如坐针毡的刘邦开溜的机会,他以“如厕”为由走出营帐,来了个不辞而别,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回了自己的大本营。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樊哙的话道出了刘邦的心声。
刘邦脱离虎口后,老到的张良来收拾残局。他送上一对白璧和一对玉斗,为这场有惊无险的鸿门宴埋了单。
此时,一点儿都不懂政治的项羽还被蒙在鼓里,说出了一句令人喷饭的话:“沛公去哪儿了?”
对此,不用张良来作答了,因为范增给项羽泼了一盆冷水:“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入笼的老虎就这样跑了,对项羽来说,留下的仅仅是遗憾和感叹吗?
时间推移到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十二月,地点是荥阳。
这一年的春天比以往来得早一些。阳光明媚,万物生辉。项羽站在荥阳城下,手持宝剑,剑光直指城里的刘邦,嘴里叫道:“给我打,给我往死里打,打死刘邦赏千金!”
日映宝剑,熠熠生辉。城下项羽高昂着头,他长长的身影显得无比高大,而城上的刘邦却低垂着头,他瘦弱的身影显得无比渺小。
“主公,信写好了,请指示。”不知什么时候,陈平出现在了刘邦的身前。
“给我射到城下去。”刘邦抬起头,接过信笺,看了一眼,原本灰暗的眼睛突然闪出一丝光亮。那是希望之火、燎原之火!项羽已经破坏了汉军的粮食补给线,导致汉军人心不稳。为了摆脱困局,刘邦不得不派人去请和。
“愿意以荥阳为界,以西归汉,以东归楚。”看到刘邦射下来的求和信,项羽心动了。是啊,楚汉之争已近四个年头,项羽累了,厌倦了,也需要休息休息,过几天太平日子了。眼看项羽就要答应了,这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
此人便是项羽手下第一谋士范增。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如今刘邦只剩最后一口气了,拿下荥阳只差最后一哆嗦了,距离夺取天下也只剩最后一里路了,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范增一发话,项羽就发飙。于是,楚军又加强了对荥阳的攻势。
为此,汉军首先派了一位使者到楚军中去“探营”。本着来而无往非礼也的原则,项羽马上也派了位使者回访。汉军为楚使举行了隆重的接待仪式,并准备了丰盛的接风宴。
关键时刻,好戏上演了。汉军的侍者刚要把准备好的好酒好菜端上来时,特意看了眼使者,然后故作惊愕地说:“我们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呢,没想到却是项王的。”然后马上把好酒好菜全部端走,换上了难吃的饭菜。
使者受了此等侮辱,回去便一五一十地把情况禀报了项王。项羽听后,开始怀疑范增和刘邦有私情,渐渐地把范增的权力弱化了。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范老头一生气撂下一句“愿赐骸骨归伍”,不想干了。
范增要告老还乡,项羽也没有阻拦。范增原本使的是“以退为进”的策略,结果却让自己找不到台阶可下。没辙了,百般心痛、千般心悔、万般心碎的他只能一步三回头地“耻归故里”,结果没走多久就“疽发背而死”。
冰释前嫌后,项羽变成了一头发怒的狮子。他立即化悲愤为力量,带着如饿狼般的楚军,对荥阳发起了疯狂的进攻。
刘邦站在城墙上看着这一幕,心情异常沉重――他再次闻到了死亡的气味。此时,楚军里三层外三层,把荥阳城围得水泄不通。城内已是山穷水尽,除非长了翅膀,否则毫无逃生的可能。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个人站了出来。他主动找到刘邦,献上了一条妙计。
献计的人叫纪信,是刘邦的老乡,据说也是最早跟随刘邦的人,当年还亲眼看见过刘邦斩白蛇的义举。他献出的是“李代桃僵”之计,并且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愿意当那个“僵尸”。
纪信以自己的死换回了刘邦的一条命。与其说是纪信的思想觉悟高,不如说是刘邦的政治手段高,能让手下甘愿为自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是何等的人格魅力,又是何等的政治智慧!
纪信假扮刘邦,带着老弱残兵和美女家眷向项羽投降,成功迷惑了楚军。刘邦趁机带着张良、陈平等亲信从侧门溜之大吉。
煮熟的鸭子就这样飞了。对项羽来说,留下的仅仅是遗憾和感叹吗?
时间再推移到汉四年(公元前203年)九月,地点是广武山。
这一年的秋天秋意更浓,天地万物金黄一片,丰收的果实发出炫目的光芒。
这一年的项羽三十岁,正值壮年。这一年的刘邦五十四岁,已是年过半百的老头。意气风发的项羽主动对已是“糟老头”的刘邦伸出手指:“老不死的,有种你就过来,咱们两个单挑,看看是你骨头硬还是我身子硬。”
革命者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但对智者来说,啃硬骨头、涉险滩用的不是蛮力,而是巧力。
峥嵘岁月,何惧风流?项羽的蛮力举世无双,连杀猪出身的樊哙也自叹不如。对手无缚鸡之力且年过半百的刘邦来说,他肯定不会答应这样的要求。
项羽之所以在此时提出这个要求,其实也有自己的苦衷。这时候天下大势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他被刘邦拖在广武山这个地方进退不得,与此同时,他的后院还起火了――彭越、英布等人捅了娄子,烧毁了楚军的粮道,致使楚军前线出现了粮草危机。屋漏偏逢连夜雨,刘邦的亲信韩信、曹参等人东征西伐,把归顺项羽的诸侯王一锅端了……
形势迫人,形势逼人,形势压人。对身边已无谋士的项羽来说,解困只能靠自己了,因此,他才会使出拿刘邦的老爹做要挟的办法,想让刘邦俯首称臣。
老到的刘邦却不吃这一套。“我俩曾同侍义帝,并且还是拜把子的兄弟,所以,我爹就是你爹。如果你真要煮杀你爹,那就分一杯肉汤给我喝吧。”这番话让项羽心中残留的最后一丝侥幸也烟消云散。
打不能打,退不能退,山穷水尽的项羽向刘邦提出“比武论箭”的幼稚建议也就情有可原了。
面对这个体力达到巅峰状态,智力却停滞在孩童阶段的可爱对手,早已修炼得炉火纯青的刘邦报之一哂:“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斗智就斗智,走投无路的项羽也只有答应的份儿。
其实,所谓的“斗智”,不是比刘邦和项羽谁更有才华,谁更会吟诗作对,而是比谁拥有的人才更多。
于是,刘邦花重金请来了一个楼烦的大力神射手,和项羽比射箭。
过程很烦琐,结果无悬念,项羽取得了完胜。让刘邦感到羞辱的是,他请的大力神射手在项羽的威慑下,居然连箭都没射就主动认输了。项羽一声狮子吼,大力士就吓得丢盔弃甲,屁滚尿流。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为了争回面子,刘邦像泼妇一样张口大骂起来,把项羽的罪状一条条如数家珍地罗列出来,历数他负约、忘义、擅劫、虐俘、贪婪、裸封、弑君、恶霸等“罪十条”。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最了解自己的人,不是亲人,不是亲信,不是队友,而是死对头,是大冤家!
刘邦这一通大骂彻底激怒了项羽,他恨不得把刘邦千刀万剐、五马分尸才能解恨。他决定不跟刘邦“谈政治”,而是直接“上手腕”。
项羽屏息、上弓、拉箭一气呵成,只听“嗖”的一响,刘邦中箭而倒……
刘邦只觉胸中传来一阵剧痛――这是他第三次闻到了死亡的气息。残留的理智告诉他此时一定要“站直了,别趴下”,否则,自己可能永远都无法站起来了。
他强忍着伤痛说道:“项羽,你这个竖子,你卑鄙无耻,暗箭伤人,居然射中我的脚趾了,不愧为神箭手,果然厉害啊!”
项羽擦了擦眼睛,心里很纳闷:明明看见正中刘邦胸口,怎么只射中了他的脚趾呢?
众人把刘邦扶着躺下,接下来该御医登场了。拔箭、敷药、裹伤、留观……一口气完成这些工序后,御医说话了:“大王福大命大。幸好箭偏离心脏几分,不然神仙也难救了。您现在需要足够的静养,否则会留下后遗症。”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汉王重伤的消息很快如瘟疫般传播开来。汉军士兵们听了个个垂头丧气,萎靡不振;楚军士兵听了则人人振奋,斗志昂扬。
正值楚汉争霸的关键时刻,此消彼长,可是大大不妙啊。
项羽是拿青春赌江山,刘邦却是拿生命赌明天。为此,刘邦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
是夜,他强忍伤痛,让医官裹好自己的伤口,穿上整洁的衣服,坐上车辇,到军中巡逻。
汉军士兵们看见汉王满面春风,笑容可掬,一切都正常不过,无不欢欣鼓舞,认为他果然只是受了点轻微的脚伤;而涧那边的楚军士兵看到这一幕后,无不大失所望。
就这样,刘邦以自己的隐忍和自信麻痹了项羽,使项羽没有趁自己重伤期间发起总攻,从而赢得了养病的机会,使形势转危为安。
掉进嘴里的猎物就这样跑掉了。对项羽来说,留下的仅仅是遗憾和感叹吗?
九死一生,未足悔恨。刘邦,你这六十二年的人生之路,究竟是如何逢凶化吉、修炼成魔的呢?
##第一章 刘邦不是传说
本站内容均为已正式出版的图书内容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浙)字第026号
浙ICP备10206426号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85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