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书架|最近阅读
登录
Aa-Aa+夜间
首页>详情>目录
第2章历史上有几个“昌黎”?

  古昌黎究竟在何处,是在今锦州、朝阳一代,还是在今秦皇岛地区的某一地带,其实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由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主持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把西汉时的“交黎”比较明确地标在了今辽宁省义县的位置;新版的《辞海》亦采取此说,以义县(今属锦州市)为北魏之前的昌黎县所在地。不论从历史记载看,还是从义县所处的地理位置看,确认古昌黎在今义县,都是基本可信的,其地正在西汉时的辽西郡东郡,东汉时的辽东郡西郡,并在后来单设的辽东属国的重点位置,恰可作为分郡的都尉治。有人以《汉书地理志》记“交黎”在“渝水”,并“首受塞外,南入海”,便“推断”西汉时名“交黎”的“昌黎”,“即今北戴河联峰山西北的西古城村”,根据的是“渝水即今戴河”,戴河“恰于其南入海”。这种简单的对号未免太轻率了一些戴河,原名戴家河,其南入海不假,但它是一条约长35公里的小河,其源流没出今抚宁县境,连长城线上的老岭都未够到,何谈“首受塞外”?其实西汉时的“渝水”指的是辽西的大凌河,西汉时的“临渝”亦非东汉时的“临渝”。在西汉时被称作“渝水”的大凌河发源于今辽宁省凌源县境,流向东北经朝阳,在北票折向东南、过义县,“南入海”。也许是因《汉书地理志》记交黎有渝水,并首受塞外,以往有人据此认为古昌黎即今之凌源县,这都是按字面片面或简单解释汉书地理志的记述的缘故。当时,交黎奚辽西郡的东部都尉治,这极其重要的一点恰恰被忽略了,以致历史上出现了古昌黎为凌源说,现在又冒出了古昌黎为古城说,把古昌黎拉到了如今的北戴河海滨。

  那么,为何又有人说古昌黎在今朝阳呢?这主要是把县名和郡名混为一谈了。今朝阳作为北魏时的昌黎郡的首城闻名于世,是在北魏太平真君年间并昌黎县、柳城县、棘城县入龙城县,以前燕君主慕容在今朝阳地新建的龙城县为郡治之后,从那时起,龙城既然已经成为昌黎郡的郡治,人们把“龙城”叫做“昌黎”,应当说是很正常的。不过,这时候的昌黎,主要是郡称,已不再是县名了。而且,到这时昌黎郡历经十六国大乱,已经变得地广人稀。据《魏书地形志》记载,诺大一个昌黎郡,只有“户五百九,口二千六百五十八”,境域显得异常荒凉,不少“县”很难称“县”了(除昌黎县、柳城县、棘城县并入龙城县外,徒河、永乐、燕昌并入广兴)。同期,北魏还在龙城设立了管辖昌黎、建德、辽东、乐浪、翼阳、营丘等郡的营州、龙城同时为营州治所,又称“营州”。这当为昌黎在朝阳说的来历。

  大隋朝建立以后,昌黎郡更加荒凉,仅剩下龙城一县,隋朝政府把昌黎郡更名为辽西郡(脱却辽西郡之称的今秦皇岛地区一带及唐山市滦河流域地区,到此时更名为北平郡),改龙城为柳城。至此,昌黎郡之名业已不复存在,但直至唐朝,人们还习惯称原昌黎郡一带为昌黎,使古昌黎之名沿续了一个很长的时间。到唐朝,辽西郡改成柳城郡,复又改设营州。

  昌黎之名在唐朝曾被重新启用,但不是在故昌黎县地,而是在于当时比较邻近营州的旧师阳镇(在今朝阳西偏北方面的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境内,位于赤峰之西南),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将一度改名“北黎州”的崇州恢复原名时,在崇州地置昌黎县;后来,崇州沦于奚,这个复建在塞外草原上的昌黎县也就不了了之,根本没有叫开。

  综上所述,不难得知,“昌黎”做为一个地名,最早出现在今辽宁省义县,后以郡名得称于今辽宁省朝阳,在唐朝初期曾复现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至1189年始定称于今昌黎。从地图上看,在近1400年间,“昌黎”之名西去南移,绕城的边长均在230公里以上的一个大三角形。

  建国以来,昌黎境内曾多次发现战汉时期的遗迹遗物。昌黎汇文一中出土汉代瓦当;原昌师院内发现战汉时期瓮棺葬;邵埝坨、河南庄、东林上等出土战国刀币;小庄、陆庄、吕庄等地发现战汉遗址。查《昌黎地图》,小庄遗址位于泥井街西北1公里处。西距陆庄遗址7.5公里,南距河南庄7公里,东偏南距吕庄7公里,北距昌黎汇文一中9公里;吕庄与河南庄相距7公里;陆庄遗址与邵埝坨相距8公里;一中与邵埝坨间距9公里;东林上距一中8公里。

  今后,在各种古文化频繁交往与逐渐融合的碣石之地,必然还会有更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史前与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本站内容均为已正式出版的图书内容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浙)字第026号
浙ICP备10206426号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8551号

护眼羊皮纸贵妃粉纸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