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篇的第一节,我们将采用“情境再现”的方式,来展现一下可爱的明武宗。因为这位皇帝过于特殊,我们不妨别出心裁一番。有读者来信说我的作品理论颇多,趣味性不够。这与我的历史写作观相关,好玩儿的东西不是不会写,而是不想用这种风格而已。
为了打破这种“误解”,我用了这种体例,从篇名上就可以看出。戏谑篇、半正经篇、真正经篇,真正经篇是我一贯的风格,我称之为“评书体写作”;戏谑篇,我称之为“相声体写作”的风格;中篇则是为了做一个两者之间的过渡而已。
我个人当然喜欢正经篇,读者不妨对比一下,看看哪种写作更有利于看清真正的历史价值。
2009年年末的一部电视剧《蜗居》,充分显示了没有房子的蚁族的辛酸苦辣。女人们为了房子去找男人,无论他是什么样的人。没房子的男人,无论多么温柔与体贴、善良与诚实,最终还是被抛弃。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男人们好辛苦呀!
可如果把时光倒退500年,在那个欣欣向荣的大明正德年间,可就完全相反了。以下内容并非虚构,如有雷同敬请谅解。
大明正德十四年十二月(1520年1月),中国的男人们可真是幸福,无论你是富翁还是乞丐,疾病缠身还是雄壮无比,你都不会为房子发愁,你都不会找不到媳妇。那是个男人很紧俏的年代,只要你是个独立人(简单地说,就是除了太监和奴仆之外),你的身后都会追着好几个呼天抢地要嫁给你的女人。
喔喔,真有这么好的时代吗?当然有!话说,当时世界上繁华的城市之一――扬州,大街小巷便上演着一出出好剧。
大街上忽地闪出三四群身穿黑色长衫,头戴软便帽,脚蹬云彩靴,腰系蓝绦带的人。这些人个个神情紧张,四处张望。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眼睛都泛着一样的光芒。突然,他们看到一个三四十岁模样的男人走来,见此人:
头戴银红文生公子摆袖巾,双飘风流带,当中嵌羊脂玉,金黄缎边,鹦哥绿线盘绣珍珠子走万字格的花纹,身穿银红绣大朵牡丹花的直摆,腰系一条金黄丝鸾带,鹅黄中衣,白绫袜衬粉底朱履;手拿百折春摇,上安珊瑚扇坠。长得面白唇红,鼻直口方,举止不俗,行动斯文,眉宇间透出一股书卷气。看样子像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
这三四群人忽的一下子,冲着来人就围上去。
“哎呀,您是?哈哈。”其中一人笑着和来人搭讪。
“哦,哦,我是城南金秀才。”来人抱拳答礼。
“哈哈,您就是大名鼎鼎的金秀才呀。来呀――抢!”
这三四群人也不管这位仁兄有没有老婆愿不愿意入赘就去抢,抢到家中不管三七二十一摁着脑袋就入洞房。金秀才被押入洞房,不禁心头一叹:“哎,俗话说得好,‘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乃人生四大喜,可我怎么就喜不起来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这人都疯了不成!”
金秀才看了看床头坐着的妻子,胖大的身材坐着都能和自己比个子高矮。正在他迟疑是娶媳妇还是被娶时,盖着红盖头的新娘大声说道:“傻样儿!还愣着干什么呀!还不把这盖头给我掀起来。快,掀起我的盖头来,让你看看我的脸。”
这雄壮的声音可把金秀才吓坏了,他连忙回言:“这扬州城往日人头攒动,那真是人挨人、人挤人、人碰人、人靠人,总而言之,是多得成了一锅乱粥。为何今日只见抢亲人而不见其他人?”
“唉呀,你呀,是读书读傻了。皇上就要来扬州了,这种男人我们敢嫁吗?所以呀,像我们这些没成婚的俏女子们得赶紧成亲!”说着,新娘子把盖头一掀。只听“哎哟”一声,金秀才大叫一声,从椅子上就摔了下来。只见这位新娘子:
头似锅盖大又圆,眼似铜铃左右转。
狮子鼻、翻海口,最明显的还是又长又粗又深的兔唇(学名唇腭裂,小名儿霍利绷子)!这时,媳妇儿也站了起来,就那身材真是气死猛张飞,不让黑李逵,亚赛本朝的大将黑脸常遇春!
“我的大妈呀!”金秀才哭着跑出了洞房,许多人在后面追呀追呀追,金秀才一边哭一边跑。“啊,放心吧,皇上的三宫六院都死没了,也不会要你的!哇――”金秀才蹿上了墙头,骑在墙上一阵呕吐。金秀才一看家丁又都追上来了,赶忙翻下了墙。
“我的大妈呀,终于逃脱了虎口。好家伙!这是人吗?简直是个巡海的夜叉!赛过那母夜叉孙氏二娘!我呀,赶紧走。”
金秀才刚转身要走,突然,一张满脸皱纹的笑脸迎接了他。
“呵呵,金秀才!这家的女娃长得特难看,我家小姐可好看得很!来,走吧。”说着,这个人拉住了金秀才就走,金秀才一看,“嚯”,足有七八个人站在了自己的身后。“得,今天是跑不了了,跟着走吧。”金秀才跟着这帮人走了,那媳妇儿这时也冲了出来,“别走哇,别走哇。”金秀才见状,拉着那位老管家就跑。那媳妇儿正紧追着,忽见不远处好像有一个男人,只见他左顾右盼、蹑手蹑脚地走着。
“唉,哥们儿!现在有抢亲的没有?”
那媳妇儿左看看右看看,“没人呀!哦――在跟我说话呢。嘿,真是气人。想我如花似玉,美若芙蓉。连我芙蓉姐姐你都不认识!还怎么混!得了得了,罢了罢了,俗话说得好,小白脸子儿没好心眼子儿,那个金秀才我不要了,这个人尽管差点儿那就差点儿吧!”
想到这里,那媳妇儿冲那人大笑道:“哈哈,抢媳妇儿的没有了,这小媳妇儿倒有一个!”说着,伸出蒲扇大手,一把抓住了那个人,往胳肢窝里一放,裹挟而去。
咱们转回头再说金秀才,这个人可不是容易就范的人。他一心饱读圣贤书,深知诗书礼义的重要性。他平日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今日竟然不明不白地被人抢来抢去,他心中极为愤怒。但俗话说得好,“百无一用是书生”,无论他多么不情愿,也曾经于此后再次逃脱。但他最终的命运仍然是被人抢去当女婿。一日之内,三次被抢,可见一个秀才是多么紧俏。
可以说,这是他们的幸福。这幸福的来临却要托另外一个男人的胡作非为。正因为他的胡作非为,全天下的女人们都避之犹恐不及。为了更好地理解扬州城的混乱,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这个人的生平经历。
罄竹难书的二杆子皇帝明武宗
正德二年(1507),朱厚照娶了皇后,紧接着又娶了两个妃子。然而,这些光明正大的妻子小妾们以及无数偷偷摸摸的宫女们并不能让这个荒淫的皇帝感到满意。武宗皇帝便决定找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要知道,皇帝虽然是最大的,但他却大不过祖宗立下来的一些规矩。在大内恐怕不能为所欲为,因此,他便在西华门外太液池南岸的“皇家动物园”内,建立了自己的宫殿。因为武宗特别喜欢豹子,所以命名为“豹房”。
为了增加“豹房”的趣味性,他将搜罗来的美女都安排在这里,每天让她们陪自己观赏豹子捕猎的场景。可就是这个举动,使他日后背负了很多骂名。因此,扬州女孩儿们闻武宗之名色变。为何会色变?主要是他有如下特点:
第一,极度喜新厌旧。他有后宫佳丽无数还不满足,像老百姓家谁有漂亮女子被他知道了也要遭殃。到后来,中国人不够了,还搞到了国际上。好家伙,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全都齐了。那个时候,他要是与印第安人也有联系的话,恐怕四色人种就都全了。
第二,兴趣极多,太好玩,很容易冷落他人。例如他的亲信太监刘瑾为了能够长期把持朝政,便给他找了几十个女伶人教他唱戏。嘿,您别说,能当皇上的人除了少有的几位傻子外,大多都是绝顶聪明的人。朱厚照就是这样的人,没有一两个月,他便基本上学会了。为此,有人称他为“伶人帝主”。后来,刘瑾又给他送来几十只铁嘴老鹰、蒙古猎犬,自此,朱厚照又开始了驾鹰驱狗的猎户生涯。为此,又得了一个雅号“猎户皇帝”。从斗鸡走狗到骑马射猎,从引吭高歌到吹拉弹唱,从地方方言到各国语言,他是什么好玩儿就玩什么。
第三,因为上述原因,再加上历来后宫内乱的故事,平常百姓家的父母是很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往火坑里推的。
第四,爱玩命。您想呀,谁家父母愿意把孩子嫁给一个不珍惜生命、胡作非为的人呀。话说正德七年(1512),在豹房内养尊处优惯了的朱厚照再次心血来潮,和心腹太监张永一起溜出北京城去了。自古有许多皇帝微服私访的故事,但论真实度、花样繁多可都超不过这位朱厚照陛下。当时的北京城,最受民间百姓喜爱的不是戏曲而是曲艺。北京城内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说书的书馆,那个时候还没有评书,评书要等到清雍正年间才会正式出现。这个时候,北京说书一般都是弦子书。这武宗皇帝音乐细胞发达、戏曲知识丰厚,弦子书自然也能听得懂。这一次,他听到了一位神奇的人物――武松。
山东好汉武二郎,赤手空拳把虎降。为兄报仇杀淫嫂,狮子楼下斩花王。充军发配孟州道,结识张青孙二娘。替友复夺快活店,醉打门神在路旁。身陷都坚中诡计,飞云浦前叫他亡。怎料英雄施神勇,反把群盗送阎王。血溅鸳鸯除众恶,蘸血留名在白墙。二进十字遇故友,化身行者二龙藏。夜走蜈蚣灭妖道,二龙聚义做强梁。最终共聚梁山寨,座次排名忠义堂。
这弦子书说得可真是太好了,听得武宗是如痴如醉一般。回到豹房之后,他便吵着嚷着要来个“打虎”。侍卫们怎敢怠慢,将一只吊睛斑斓猛虎抬到了武宗皇帝面前。只见我们这位可爱的皇帝陛下,手持钢刀,大喝一声:“把笼子打开!”
“皇上,这是老虎。”武将江彬怯生生地说道。“我知道,老虎有啥可怕的。打开,古有武松打虎,今有大皇帝斩虎!”朱厚照说完将手中刀一摆刷刷刷练了一顿,但见朱厚照闪、展、腾、挪、跳、叫,一阵咋呼,一阵笑。笼子中的老虎奇怪地看着他们,很是纳闷儿。太监们蹑手蹑脚地开了笼子,老虎懒洋洋地看着他们。
“这老虎怎么不过来呀?喂了吗?不是告诉你们要饿它三天吗?真是。哦,笼子没打开呀!”朱厚照生着气拿着刀走向了老虎,边走边指指点点,好一派颐指气使。作为“百兽之王”的老虎也非常郁闷,它也不是傻子,看到那么多人,它内心也惶惶然。“忍了吧”,可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太欺负虎了。
“哎,你,你,你,说你呢,把笼子给我打开。”朱厚照指着一名吓得体似筛糠的太监说着。
百兽之王看到一个人竟然敢在自己眼前这么晃悠,勃然大怒,“嗷”的一声张开了血盆大口。这朱厚照见状,停住了脚步。曾经抱有万丈凌云志、效那武松醉酒打猛虎的他却胆怯了。特别是两只凶狠的眼睛注视着他的时候,朱厚照立刻明白自己的人中之龙、九五之尊是打不过百兽之王的。
也许老虎真的饿了三天;也许老虎是被激怒了;也许是老虎野性未除干净不能识别谁是皇帝谁是太监。总而言之,老虎竟然张开了血盆大口,吼叫着直奔武宗扑来。
朱厚照起初一愣,被镇住了。就在那可怕的三米多长、六七十厘米高的西伯利亚虎扑来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怕怕的。
朱厚照只是瞬间愣神之后,便立即转身逃走。朱厚照动作快,那些太监们更快,早已经跑没影儿了。老虎三蹿两纵已经来到了朱厚照身后,张开大口正要咬下去,突然间一人斜刺里跳了出来,手中钢刀一摆,“畜生,休伤我主。”来人上前一刺猛虎,猛虎身子一滑溜就蹿了过去。来人到了老虎的身后又是一刀,老虎的尾巴“啪”的一声挥去。那人“哎哟”一声,钢刀脱手。此时的朱厚照已经逃出了五六十米,迎面跑来几十个戴甲武士。“快,快,快把江彬给我救下来!”武士们一拥而上和江彬一起这才制服了老虎。
本来经过这次惊吓,朱厚照应该得到教训,哪知这位朱厚照是变本加厉起来。我们说他是二杆子,真是一点儿也不屈枉他。在北京土语中,“二杆子”是天不怕地不怕、浑不懔的一种说法,又有二百五的意思,具体来说就是指称这个人疯癫、鲁莽、粗野、轻狂、蠢笨、弱智和盲目自大等意思。
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位皇帝的眼里几乎就没有什么礼义廉耻,什么做人的准则,什么事儿在他眼里就是一个玩儿。有的玩儿是用心的玩儿,有的则是纯粹的寻找心理刺激。综合起来,这位正德皇帝除了豹房中的所作所为外,还有一大罪状。那就是宠信宦官刘锦等“八虎”,闹得朝堂乌烟瘴气十多年,许多忠贞的大臣都被他们陷害而死。在朝堂混乱之际,朝堂上下大大小小的官员纷纷张开血盆大口,吞噬着治下的黎民百姓。
做梦都想去的扬州,终于显现在了朱厚照的眼前
以武宗皇帝的德行,百姓对其望风而逃的行为,想必我们也能理解。但我们不能理解的是,武宗为什么跑到扬州来了?这一切,其实还是得从武宗贪玩儿说起。什么都玩儿腻了,他决定玩儿打仗,而且是和蒙古人打仗。起初,武宗倒没有这个爱好,都督佥事江彬知道武宗好色,便对他说宣府(宣府总兵驻扎在今天河北宣化)多美女。武宗便在“十二年……秋八月甲辰,微服如昌平……至居庸关,巡关御史张钦闭关拒命,乃还……丙寅,夜微服出德胜门,如居庸关。辛未,出关,幸宣府……”也就是说,正德十二年(1517)八月武宗就和江彬等人微服出访前往宣府。但巡关御史张钦为了皇帝的安全起见就是不开关,没办法只好回了北京。不久,再次微服出关成功。
就在武宗高兴之际,蒙古鞑靼小王子(即达延汗巴图蒙克)率兵赶到。朱厚照一听,也许是年轻人之间的好勇斗狠起了作用,他竟然决定亲自领兵大战小王子。皇帝陛下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与之大战五日。《明史》记载:“斩首十六级,官军死数百人,以捷闻京师。”据说,还曾亲手斩杀过敌人。但我们有理由怀疑《明史》记载得不准确,《武宗本纪》记载:“亲督诸军御之,战五日。”时间虽然不长,明军数万大军与蒙古五万大军战了五天才死十六人。双方的战斗也似乎太温柔了些。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朱厚照回京后加封自己“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亲统六师,肃清边境,特加封镇国公,岁支禄米五千石。吏部如敕奉行”。甲寅,封朱彬(也就是江彬)为平虏伯。到此,战争的玩儿性未尽之时,他突然听说自己的叔叔宁王朱宸濠在江西造反了。朱厚照一听立刻御驾亲征,可巧江西南部巡抚王守仁已经剿灭了叛军。这本来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可朱宸濠的亲信江彬却将王守仁的奏报藏了起来,大队人马按时南下。这一下可苦了当地百姓。朱厚照走到哪里祸害到哪里,看到当地官员的妻女好看收了,看到村姑大姐朴素天然――收了。他整个成了一个收包大队长。
上面这么做,底下的人也就开始学他,四处为非作歹。在全国百姓看来,这群人就像是乌云,走到哪里都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恐惧。我们前面说了,朱厚照经常溜出宫去民间游玩,也听了不少民间故事。他一知道扬州多美女,二知道扬州有琼花。那琼花之美,竟然可以令隋炀帝不顾一切地修造京杭大运河为之赏花。所以,朱厚照决定去扬州看看。
这一下可吓坏了扬州人民,他们终于看到了黑压压的乌云。无论是官员还是富商或是老百姓,纷纷为了自己的孩子们干起了抢女婿的买卖。其实,扬州人民在这个问题上却错怪了朱厚照。因为,朱厚照一路上抢夺民女之后,他对女人的热情逐渐淡了下去。到了扬州之后,他有了新的玩法――钓鱼赚钱。他基本上没有太多的闲情逸致去抢人家老婆了,但反正他的名声也已经很坏了,老百姓们已经认定了他们的皇帝的行为肯定会在扬州发生。
那么这一切混乱背后的导演者是谁呢?其实就是江彬。江彬在军事上可以称得上一名猛将。想当初,他在战场上面部中箭,这支箭横穿面部。可他面不改色心不跳,把箭扯了下来继续战斗。但除了战争之外,他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野心家、大贪污犯、反面官僚的总后台。在他手下聚集了一大群贪官污吏和太监。其中就有一个叫吴经的太监。
朱厚照未到扬州之前,便派吴经前去准备。哪知道这个吴经在皇帝面前装孙子,到了地方官面前可就当起了爷爷。一到扬州,他便假借朱厚照的名义(学名儿叫矫上意),告知扬州百姓:皇帝要来了,各色人等要奉献自己的金银财宝为皇帝陛下的到来凑接待费。他又抢占了许多民宅,说是为了给皇帝盖行宫。之后,他又命令全城未婚女子都要前去伺候皇上。如此,我们便看到了开篇提到的那个场景。
金秀才怒斥蒋知府,蒋知府赶走混皇帝
扬州百姓在吴经的蹂躏下,在朱厚照即将来到扬州城的巨大精神压力下几乎快疯掉了。人们或者忙着抢老公,或者忙着把钱财埋入地下或者转移。那个时候没有银行转账,大批金银财宝想要运出去是很难的。所以,无论是有钱人还是没钱人,在对待朱厚照的问题上都是一致的:这位皇帝大人千万不要来扬州。
但事情总要来的,怕什么偏要来什么。每天城内都要广播朱厚照的行程,这一天人们听说皇帝陛下离此只有二百里了,百姓们全都疯了。也就在这一天夜里,金秀才被抢进了一座府邸。这座府邸就是本城的知府蒋瑶的住所。身为深谙官场潜规则的老官僚的他,本来平日里是能装糊涂就装糊涂,但现在是装不下去了。因为,他也有个女儿。蒋老夫人派自己的管家去大街上抢亲,因为现在男人比较紧缺。优等男人基本上都被抢过好多次了,所以蒋老太太说了:只要能抢个秀才就行呀。
金秀才自从被抢之后,被人硬按着头第三次拜了天地。原来,金秀才逃过芙蓉姐姐的追赶后,又被一个大户人家抢走,同样是拜了天地。但金秀才此时已经被逼得耍起了无赖。他是一哭二闹三上吊,逼得人家没办法暂缓圆房。借着上厕所的机会,金秀才才跳墙逃了出去。不想刚到大街便又被抢走了。这回,金秀才是彻底绝望了。
看着床上坐着的新娘子,金秀才实在无法忍受,便道:“这位小姐,我被你们抢来之后,我连这里是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劳烦小姐告知。”
“这位公子,这里是知府的府衙。我的父亲就是本地知府。”小姐现在也很着急,知道武宗要来了,得把自己赶紧嫁出去呀。城中秀才紧俏,都怪父亲碍于面子儿不早些动手。如今,据查城中只有这么一个秀才尚未娶亲。这样的情况下,自己就必须嫁给他才行。因此,蒋小姐想用知府千金这一身份让金秀才死心塌地地娶了她。
哪知,金秀才闻听此言是破口大骂。这一下可热闹了,在门外听音儿的仆人们连忙向蒋知府告知一切,蒋知府勃然大怒,前来兴师问罪,可金秀才毫不畏惧,站在知府面前一阵大骂:
“蒋大人呀,马有垂缰之义,犬有湿草之仁。羊羔跪乳报母恩,猿偷仙果自奔。蛛织罗网护体,鼠盗余粮防身。梅鹿见食等成群,无义之人可恨呀。蒋大人,俗话说得好:‘当官儿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白薯。’想您做知府十年,毫无政绩。您不觉得害臊吗?当您的子孙长大后问您做过什么,您好意思吗?您要明白,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我的蒋大人呀!当您年老的时候,您千万不要说:‘曾经有一个能让我名垂青史、赢得百姓爱戴的好机会,我没有珍惜。当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可以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这个机会说:我抓你。’”
蒋知府沉默半天之后大怒道:“身为知府,我不能为百姓解难还配做知府吗?还不如回家卖红薯!”
因此,蒋瑶蒋知府立刻起身前往吴经的住地,带着一些金银财宝前去向他求情能否不这样,哪知吴经竟然冷笑道:“蒋知府,这可是皇命。须知皇命难为,你若胆敢抗命,就杀了你!”
蒋知府自从来到这里已经说了两个时辰了,可得到的答复竟然是这句话。因此,他勃然大怒道:“我抗命是死,但你也活不了。要知道这么逼迫老百姓,到时候激起民变的话,你也小心皇上要了你的头。”
这封建社会的皇上最怕不稳定,有人造反。因此,吴经闻听此言,经过一阵盘算,觉得该捞的也捞了,回去得了。因此,吴经便打了包袱赶着马车装着财宝回去了。送走了瘟神,又来了魔鬼。朱厚照进城了。
令人想不到的是,朱厚照异常平静,每天就在湖边钓鱼。作为当地的父母官,蒋知府也要陪同。朱厚照的手气还真不错,竟然钓上了一条大鱼。朱厚照大笑道:“蒋知府,你的命还真不错,这条鱼就赐给你了。”
蒋知府一听真是感恩戴德,连忙跪倒在地连声称“谢主隆恩”。
可站在他身边的江彬却阴沉着脸说道:“万岁,就这条鱼恐怕得值五百金。哎,蒋知府呀,皇帝赐给你的这条鱼也是费了很大力气的。按照劳动就有报酬的规则,恐怕您得买下来吧。”
朱厚照一听,哈哈大笑:“对对对,蒋知府,江彬说得对呀。”
江彬早就知道蒋知府虽然能力不高,但绝对是个好官儿,因此,五百金他绝对拿不出来。因此,想治他慢(怠慢)君之罪。可哪知,蒋知府竟然答应了。蒋知府回家之后拿了首饰和衣服回来,向朱厚照面前一放。朱厚照大为吃惊,对之言道:“蒋知府,你这是何为?”
蒋瑶答道:“万岁,因为连年灾荒、战事,外加奸臣当道,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国库已经没有钱给我们发工资了。所以,五百金我拿不出来,只好用这些东西顶了。”
朱厚照听罢苦笑了一下:“好吧,这条鱼我就送给你吧。”
蒋知府自从被金秀才骂了一顿之后,已经豁出去了。他决定要尽快让扬州平静下来,但前提是朱厚照得尽快离开。但作为一个臣子,他觉得自己很难做到,但不做又不行。这时,朱厚照再次接见了他,要求他进献琼花。
蒋瑶闻听大声说道:“琼花本来是有的,但自从宋徽宗被金人掠走,坐井观天九年最终病死之后,琼花就绝种了!”
武宗听罢又是一阵苦笑,喃喃自语:“看来我真的得走了。”但他并不肯善罢甘休,他明目张胆、厚颜无耻地对蒋知府说:“你总不能让我白来吧,老百姓家也不会让客人白做客吧,你总得让我带回去点儿土特产吧。”哪知蒋瑶却丝毫不给面子儿,斩钉截铁地说道:“没有!”
武宗一看,眼前这位知府实在不识逗,算了吧,走吧。
对明武宗的赞赏是对现实的不负责任
正德十六年三月(1521年4月),明朝的皇帝――正德死了。
他这么一死,全明朝的老百姓的心里恐怕都要鞭炮庆祝了。唐伯虎作为一位普通的老百姓,肯定是不敢公开议论皇帝的好坏。但从嘉靖改元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窥知,唐伯虎和全国老百姓一样都很高兴。皇帝死的当年是不能改元的,因此,1522年嘉靖皇帝改元,唐伯虎作了一首诗祝贺,其内容非常明显地在数落明武宗,希冀嘉靖皇帝能够一扫乌云,其诗曰:
一人正位山河定,万国朝元日月明。
黄道中天华阙迥,紫微垂象泰阶平。
区区蜂蚁诚欢喜,鼓腹歌谣竟此生。
近年,有些新奇的历史观点,说武宗是一位少见的无道昏君,更有一些厕身于专家队伍中的人高喊诸如武宗追求个性解放,平易近人,心地善良,非常具有个性色彩。如果这样说,“木匠皇帝”也很有个性,那位“教主道君皇帝”宋徽宗更是厉害,还有那位“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的多情词人李煜等,都很心地善良,都很追求个性解放呀。但是,他们“悔不该生在帝王家”。同样是有个性的顺治,慨叹一句“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落在帝皇家”,之后,该干正事儿还是干正事儿。
每个人的肩头都有权利和义务,当你不能完成你的义务,历史等待你的或者是批评,或者于当世在火上跳舞(指徽、钦二帝),直至成为灯油。明武宗是幸运的,今世有人将武宗这样不作为皇帝治理下的明朝,捧为“个人主义”的楷模,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大大地推动了城市化发展等,诸如此类。但真实的明武宗并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算你再不情愿,干一行爱一行,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况且,皇帝这份工作,可是关系到亿万人的幸福乃至生命,真不想干,出家、找死都是好的选择。
那么,做一下对比,就可以看出,明朝其实是衰亡于武宗的。
本站内容均为已正式出版的图书内容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浙)字第026号
浙ICP备10206426号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8551号